close

201204-12-19 利阿賀拿 十二使徒定額組 大衛•貝納長老 贖罪與塵世生命的旅程 http://media.ldscdn.org/pdf/magazines/liahona-april-2012/2012-04-00-liahona-zho.pdf
201204-12-19 利阿賀拿 十二使徒定額組 大衛•貝納長老 贖罪與塵世生命的旅程
贖罪中那使人加添能力的力量可以鞏固我們,使我們不僅能夠行善、成為良善的人,還能以超乎個人渴望及天生能力的力量去服務。
大衛奧‧麥基會長(1873-1970)曾言簡意賅地概述救主福音的宏大目標:「福音的目的是要⋯⋯使惡人由惡轉善,使好人善上加善,以及轉化世人的本性。」1
因此,塵世旅程的目的是要由惡轉善、善上加善,進而體驗內心巨大的變化──也就是轉化那墜落的本性(見摩賽亞書5:2)。
我們走在由惡轉善、善上加善的道路上,努力使自己內心改變時,摩爾門經就是我們的指導手冊。便雅憫王提供了有關今生旅程的教導,他同時也教導了贖罪在引導我們行走在人生旅程時所扮演的角色:「因為自然人是神的敵人,自亞當墜落時起如此,將來也如此,永永遠遠也如此,除非他順服神聖之靈的勸導,脫離自然人,藉著主基督的贖罪而成為聖徒」(摩賽亞書3:19)。
我要請各位注意兩個特定的詞句。
第一個是,「脫離自然人」。由惡轉善的道路就是脫離我們自然人本性的過程。我們今生都會因肉體而受到誘惑。
我們的身體受造時所用到的元素,本質上就已墜落,因此我們的身體會受制於罪的牽引,也會敗壞、死亡。然而,我們可以「藉著基督的贖罪」使自己的能力增強,以克服誘惑和肉體的慾望。當我們犯錯,就是違誡和犯罪,我們可以悔改,並且藉著耶穌基督贖罪的救贖力量而成為潔淨。
第二個是,「成為聖徒」。這個詞句所指的是人生旅程接下來所歷經的第二階段,也就是讓「好人善上加善」的過程,或者換句話說,就是變得更像聖徒的階段。關於這人生旅程的第二階段,也就是這段善上加善的過程,是我們大家不常去研讀或教導,也了解得不夠深入的主題。
我想,教會許多成員可能很熟悉贖罪的救贖本質及潔淨力量,卻不太明白贖罪中那使人堅強、加添能力的力量。基督教義的根本和基礎乃是:耶穌基督來到世上為我們而死。然而,即使有了這樣的認識,我們仍需了解,主渴望藉著祂的贖罪以及聖靈的力量住在我們裡面──不僅要引導我們,而且要賜給我們力量。
我們大多數的人都知道,我們犯錯時,需要得到協助來克服罪在我們生活中所造成的影響。救主已為此償付了代價,並且藉著祂的救贖力量,使我們有機會成為潔淨。我們大多數的人都清楚地了解贖罪的目的是為了罪人。然而,我想,我們不見得都知道並了解贖罪的目的也是為了聖徒──賜給為了那些服從、配稱、盡責、努力讓自己善上加善、更忠信地服務的人。我們或許誤以為必須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單憑毅力、意志力、自律以及顯然有限的能力,來完成由惡轉善並成為聖徒的這趟旅程。
救主的福音不僅只是要在生活中避免為惡,它在本質上更是要我們行善並且成為良善的人。贖罪為我們提供協助,使我們能克服、遠離罪惡,並且能夠行善、成為良善的人。我們在塵世生命的旅程中,就是要由惡轉善,然後善上加善,進而轉化我們的本性,在人生旅途中,我們一路上都可獲得救主的協助。
我不是說贖罪中的救贖力量」以及使人加添能力的力量是分開且不同的。相反地,贖罪的這兩個層面是互有關連、相輔相成的;生命旅程的各階段都需要有這兩種力量的運作。重要的是,我們永遠都要了解──脫離自然人和成為聖徒,克服惡和轉成善──
這兩者都要透過贖罪的力量才得以完成,都是構成今生旅程的要素。
個人的意志力、自我的決心和動力、有成效的計畫以及設定目標都是必要的,但最終仍不足以讓我們成功地完成今生的旅程。我們確實都必須倚賴「神聖彌賽亞的功勞、慈悲和恩典」(尼腓二書2:8)。

恩典與贖罪中那使人加添能力的力量
經文常以恩典(grace)來間接表示「使人加添能力的力量」,我們可以從聖經字典(Bible Dictionary)得知這點:「〔恩典〕一詞常在新約中出現,特別是在保羅的寫作中,主要的意思是提供協助或力量的神聖方式,這協助和力量是經由耶穌基督豐盛的慈悲和愛而賜予的。
「主耶穌的恩典因祂的贖罪犧牲而來,透過這恩典,人類得以復活而成為不朽,使所有的人都能從墳墓中起來,重獲身體,藉此得到永恆的生命。
同樣地,透過主的恩典,每個人都能藉著對耶穌基督贖罪的信心以及對罪的悔改而獲得力量及協助,做到那些單靠自己無法成就的良善之事。這恩典是一種加添能力的力量,能讓世人在盡到最大的努力後,獲得個人的永生及超升。」2
恩典是神聖的協助或是上天的幫助,我們每一個人都極需有此助力,以便能有資格進入高榮國度。因此,贖罪中那使人加添能力的力量可以鞏固我們,使我們不僅能夠行善、成為良善的人,還能以超乎個人渴望及天生能力的力量去服務。
我個人在研讀經文時,每當讀到grace恩典這個詞,都會加註「使人加添能力的力量」。舉例而言,思考一下這一節我們都很熟悉的經文:「我們知道,在我們盡力而為後,才能藉著恩典得救」(尼腓二書25:23)。如果我們每次在經文中讀到恩典這個詞時,都能加註「使人加添能力、使人堅強的力量」,那麼,我相信我們就能更了解贖罪中這個重要的部分。

實例和寓意
今生旅程的目的就是要讓我們由惡轉善、善上加善,進而改變我們的本性。摩爾門經中有許多門徒與先知的榜樣,這些人知道並且了解贖罪中使人加添能力的力量,這力量使他們在完成今生旅程的過程中有所改變。
我們一旦對這神聖的力量有了更多的了解,就會更有能力以福音的觀點看待萬事,而這樣的觀點會為我們帶來奇妙的改變。
尼腓是個很好的榜樣,他知道、了解並且倚賴救主所賜的那使人加添能力的力量。回想一下李海的兒子們回到耶
路撒冷的經驗,他們回去是要邀請以實瑪利及其全家加入他們的行列,為共同的目標努力。之後,尼腓一行人從耶路撒冷回到曠野,拉曼和其中的幾個人卻在途中反叛,尼腓為此勸告他的兄弟們要對主有信心。就在此時,尼腓的兄弟們用繩索將他捆綁起來要殺害他。請注意尼腓的祈禱:「主啊,求您憑我對您的信心,把我從我哥哥的手中救出;是的,甚至賜我力量,使我能掙脫捆綁我的繩索。」(尼腓一書7:17)。
假設是我被自己的兄弟綁起來,你知道我可能會祈求什麼嗎?
我會說:「請『立刻』讓我脫離這困境!」我特別覺得有意思的是,尼腓並未祈求神讓他的處境改變,而是祈求他能有力量改變自己的處境。我相信,他之所以會這樣祈求,就是因為他知道並了解贖罪中那使人加添能力的力量,而且在此之前已有所體驗。
我認為,用來綑綁尼腓的繩索並不是神奇地從他的雙手及手腕脫落。
相反地,我想他是蒙受了祝福,因而能夠堅持下去,獲得超乎其本身的力氣,「靠著主的力量」(摩賽亞書9:17)努力拉扯繩索,最後果然掙脫了繩索。
這個事件帶給我們的寓意非常直接明白。你我一旦了解贖罪中那使人加添能力的力量,並且在個人的生活中加以運用,就會祈求能尋求獲得改變我們處境的力量,而非祈求有人讓我們的處境能夠改變。我們會成為採取行動的主動者,而不是受行動支配的被動者(見尼腓二書2:14)。
思考一下摩爾門經中阿爾瑪及其人民的例子。他們遭受艾繆倫的迫害時,主的聲音臨到這些飽受苦難的良善之人,祂說:「我也要減輕你們肩上的重擔⋯⋯〔使你們〕不覺背上有重擔⋯⋯「事情是這樣的,阿爾瑪和他弟兄身上的重擔減輕了;是的,主增強了他們的力量,使他們輕易地挑起重擔,他們愉快且耐心地順服主所有的旨意」(摩賽亞書24:14-15)。
在這個事件中,什麼改變了?
他們身上的重擔並沒有改變;這些人因為遭遇迫害所面對的挑戰及難題也沒有立即解決。然而,阿爾瑪及其跟隨者的力量增強了,這加增的能耐及力氣使他們所背負的重擔減輕。這些良善的人藉著贖罪而被賦予力量,他們主動採取行動,因而使處境產生變動。之後,阿爾瑪及其人民「靠著主的力量」蒙得指引,終於抵達柴雷罕拉地而獲得安全。
你當然可以懷疑:「阿爾瑪及其人民的事件為何能用以說明贖罪中那使人加添能力的力量?」只要對照摩賽亞書3:19和摩賽亞書24:15這兩節經文,就可以找到答案。「因為自然人是神的敵人,自亞當墜落時起如此,將來也如此,永永遠遠也如此,除非他順服神聖之靈的勸導,脫離自然人,藉著主基督的贖罪而成為聖徒,變得像小孩一樣,順從、溫順、謙卑、有耐心、充滿愛心、願意順從主認為適合加諸於他的一切,就像小孩順從他父親一樣」(摩賽亞書3:19)。
我們今生在這由惡轉善、善上加善的道路上不斷前進,脫離內在的自然人,努力成為像聖徒一樣,並且轉化我們的本性,就會逐漸地具備這節經文描述的那些特質,成為那樣的人。
我們會更像小孩一樣、更順從、更有耐心並且更願意順服。
現在,把摩賽亞書3:19所列出的特質,拿來對照阿爾瑪及其人民的特質:「他們愉快且耐心地順服主所有的旨意」(摩賽亞書24:15)。
我認為這兩節經文所描述的特質有許多顯著的相似之處,顯示出阿爾瑪的這群良善的人民藉著主基督贖罪中使人加添能力的力量,做到了善上加善。
回想一下阿爾瑪書第14章所記載的有關阿爾瑪及艾繆萊克的故事。在這故事中,許多忠信的聖徒被丟進火中處死,主的這兩位僕人受到了拘禁及毆打。
思考一下阿爾瑪在獄中祈禱時的懇求:「主啊,求您按照我們對基督的信心,賜給我們力量,解救我們」(阿爾瑪書14:26)。
我們在此再度看到阿爾瑪深知贖罪中使人加添能力的力量,並對此力量深具信心,這一點,從他所作的祈求就可看出。
請注意他的祈禱所帶來的結果:「於是他們〔阿爾瑪與艾繆萊克〕掙斷捆綁他們的繩索;人民看到這種情形,就開始逃跑,深恐毀滅臨頭。⋯⋯」
「阿爾瑪和艾繆萊克走出監牢,沒有受傷;因為主按照他們對基督的信心,賜給他們力量」(阿爾瑪書14:26,28)。
在這裡,良善的人努力對抗邪惡,致力於使自己善上加善,並且「靠著主的力量」更有成效地服務,再度顯示出這項使人加添能力的力量。
記載在摩爾門經中的另一個例子也頗具教育意義。在阿爾瑪書第31章,阿爾瑪正在指導一群傳教士,要去規勸叛教的卓倫人。卓倫人在建立了雷米遏敦(譯註:「聖臺」)之後,就作著固定形式、充滿驕傲的祈禱。
請注意阿爾瑪在個人祈禱中,祈求能獲得力量所說的話,他說:「主啊,求您恩准我,使我有力量,能耐心忍受因這人民的罪惡而臨到我的痛苦」(阿爾瑪書31:31)。
阿爾瑪也祈求,希望他的傳教士同伴們能夠獲得類似的祝福:「求您恩准他們,使他們有力量,能承擔因這人民的罪惡而臨到他們的痛苦」(阿爾瑪書31:33)。
阿爾瑪並未祈求自己的痛苦能夠除去。他知道自己是主的僕人,他祈求能有能力採取行動來改變自己的處境。
這個例子的關鍵重點,記載在阿爾瑪書第31章的最後一節:「〔主〕⋯⋯賜給他們力量,使他們不受任何痛苦,即使有苦難,也被來自基督的喜樂吞沒。這正應了阿爾瑪的祈禱,而這是因為他憑信心祈禱」(第38節)。
雖然痛苦並未除去,然而阿爾瑪及他的同伴都透過贖罪中那使人加添能力的力量而變得堅強並蒙受祝福,「不受任何痛苦,即使有苦難,也被來自基督的喜樂吞沒。」這是多麼奇妙的祝福!多麼值得我們學習的美好經驗。
除了經文上的記載以外,還有許多例子可以說明這項使人加添能力的力量。但以理‧瓊斯在1830年出生於密蘇里州,於1851年在加州加入教會。他在1856年參與了救援手推車隊伍的行動,那些手推車隊伍因嚴重的暴風雪而受困於懷俄明州。救援人員找到了受苦的聖徒們,立即盡力安撫他們,安排將生病和身體虛弱的人送往鹽湖城,之後,但以理和其他幾位年輕弟兄自願留下來看管手推車隊伍的物品。留給但以理這些人的食物及日常用品非常少,沒多久就用盡。接下來所發生的事,就記載在下面這段節錄自但以理‧瓊斯個人日記的文字裡。
「牲畜沒多久就幾乎沒有了,我們根本沒什麼可拿來宰殺當作食物。我們只能吃劣質的肉;吃了這樣的肉,反而感到饑餓。最後連這樣的肉也都吃完了,只剩下皮。我們嘗試用動物的皮當作食物來吃。⋯我們烹煮的量很多,而且未經調味就吃了,這樣的食物讓所有的人都生了病。⋯⋯
「情勢看起來很不樂觀,因為除了餓死的牛隻所留下來的生皮,什麼都不剩了。
我們祈求主給予我們指引,讓我們知道該怎麼作。弟兄們並未抱怨,反而覺得要對神有信心⋯⋯
最後,我獲得靈感,得知要如何烹煮這些東西,並且給予全隊的人建議,把烹煮的方法告訴他們。
我告訴他們要把皮上面的毛燒乾淨,然後刮下來,這能夠去除火燒所造成的味道。
把毛刮乾淨以後,再以大量的水煮一小時,然後把水倒掉,水已經把皮中所有的膠質給熬出來了。
然後用冷水徹底地把皮再清洗和刮過一遍,然後煮到呈膠狀,接著放著冷卻,灑上一點糖之後再食用。這雖然很費工,卻比挨餓好,反正我們也沒什麼事可做」。
「我們祈求主祝福我們,使我們的腸胃能適應這樣的食物⋯⋯談到食物,大家現在都似乎能夠吃得津津有味。我們是餓了三天才再次烹煮這樣的食物。我們享受這樣的豪華饗宴長達六週。」3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或許會祈求能有其他的東西吃,我可能會說:「天父,請送來一隻鵪鶉或野牛給我。」我很可能不會去想到要祈求強化我的腸胃,好適應我們當時要吃的食物。但以理‧瓊斯了解的是什麼?他了解耶穌基督贖罪中那使人加添能力的力量。他並未祈求讓自己的處境改變,而是祈求能獲得力量去面對自己的處境。就像阿爾瑪和他的人民、艾繆萊克以及尼腓獲得了力量一樣,但以理‧瓊斯獲得了屬靈的理解力,知道該在祈禱中祈求什麼。
基督贖罪中那使人加添能力的力量使我們得到鞏固,能夠做到單靠一己之力絕對無法做到的事情。
有時,我會想,我們身處在後期聖徒的安逸世界裡──裡面有微波爐、行動電話、有冷氣設備的車子、舒適的家──是否真的了解自己每日都仰賴贖罪中那使人加添能力的力量。
貝納姊妹是個極為忠信且有能力的婦女,從她嫻靜的榜樣中,我學習到了一些重要課題,這些課題是和使人堅強的力量有關。在她三次懷孕的過程中,我看到她長時間忍受每天嚴重的孕吐──真的是每天都是一整天嘔吐,長達八個月。我們一起祈禱,希望她能蒙受祝福,但這項挑戰從未除去。然而,她卻有了體力去做自身能力做不到的事情。
過去幾年,我也看到她在這個世俗社會中,聽從了先知的忠告,把家庭及養育子女列為第一優先,卻因此受到冷嘲熱諷,然而多年來我已看到她越來越能泰然處之。我要感謝、讚揚貝納姊妹,是她幫助了我學到了這些極為寶貴的人生課題。

救主知道並且了解
我們從阿爾瑪書第7章了解到,救主是用什麼方法以及基於什麼理由來提供這種使人加添能力的力量:「祂必到各處去,受盡各種痛苦、折磨、試探,以應驗祂要承擔人民痛苦、疾病的預言。「祂要承受死亡,使祂能打開束縛祂人民的死亡枷鎖;祂也要承擔他們的軟弱,使祂的心腸能因肉身而滿懷慈悲,這樣祂才能因肉身,了解如何依照祂人民的軟弱來救助他們」(阿爾瑪書7:11-12)。
救主不只是為我們的罪惡而受苦,也是為了那常侵擾我們生命的不平等、不公平、痛苦、磨難和情緒上的折磨而受苦。你我在今生經歷的種種身體上的痛苦、靈魂的折磨、靈性上的苦楚、軟弱或是弱點,我們的救主都已經先經歷過了。我們在軟弱的時刻或許會呼喊:「沒有人了解。沒有人知道。」或許沒有人知道,然而,神子都知道,也完全了解,因為在我們感受、背負自己的重擔之前,祂就已經先行體會、承擔了。祂已償付了最終的代價並且背負起那重擔,因此祂能完全體會我們的處境,並在我們人生的各種不同階段,向我們伸出祂慈悲的臂膀。祂能主動關懷我們、感動我們和救援我們──真的飛奔到我們身邊──並且增強我們的力量,使我們能夠超越自己能力的極限,並且幫助我們達成那些單靠一己之力絕對無法做到的事情。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
「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享安息。
「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
(馬太福音11:28-30)。
我要為主耶穌基督無限而永恆的犧牲作證,並對此表示感激。我知道救主活著。我已體驗到祂的救贖力量以及祂使人加添能力的力量,我要見證:這些力量是真實存在的,並且我們每個人都能獲得這些力量。確實,我們在塵世生命的旅途上努力向前邁進的時候,能「靠著主的力量」成就萬事並克服萬事。■
摘自2001年10月23日百翰‧楊大學祈禱會講辭。欲取得英文講辭全文,請造訪網站speeches.byu.edu。
註:
1.見 Franklin D. Richards, in Conference Report, Oct. 1965, 136–37 ;亦見 David O. McKay, in Conference Report, Apr. 1954, 26.
2. Bible Dictionary, “Grace”; emphasis added.
3. Daniel W. Jones, Forty Years among the Indians (n.d.), 57–5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鳳翎 精靈花園 的頭像
    鳳翎 精靈花園

    鳳翎 精靈花園

    鳳翎 精靈花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