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912 戲曲出走 女子經典回歸 2020臺灣戲曲藝術節 | PAR 表演藝術雜誌 http://par.npac-ntch.org/tw/article/doc-%E6%88%B2%E6%9B%B2%E5%87%BA%E8%B5%B0-%E5%A5%B3%E5%AD%90%E7%B6%93%E5%85%B8%E5%9B%9E%E6%AD%B8-2020%E8%87%BA%E7%81%A3%E6%88%B2%E6%9B%B2%E8%97%9D%E8%A1%93%E7%AF%80--fi9s191xt7?fbclid=IwAR0T5tsE5DSyUD200hoLzEbttOAa0WTu2yxXC5UOLRVTwp_PSLAfWa-3ZXg
201912 戲曲出走 女子經典回歸 2020臺灣戲曲藝術節 | PAR 表演藝術雜誌
《PAR表演藝術》 324 期 / 2019年12月號
企畫特輯 Special
戲曲出走 女子經典回歸 2020臺灣戲曲藝術節
旗艦製作《雨中戲臺》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提供)
文字 游富凱
二○二○年即將到來,由臺灣戲曲中心策畫的第三屆「臺灣戲曲藝術節」將於明年三月正式登場。自二○一八年起,臺灣戲曲中心每年都以不同的主題,邀請國內外優秀團隊和重量級國寶藝師共襄盛舉。二○二○台灣戲曲藝術節以「出走.女子圖鑑」為主題,演出聚焦「跨領域合作」及「女性意識探索」兩大特色,期望展現豐富多元的台灣當代戲曲樣貌。
2020臺灣戲曲藝術節
2020/3/27~5/17  台北 臺灣戲曲中心
INFO  festival.ncfta.gov.tw/2020tttf/zh-tw

在每年的臺灣戲曲藝術節中,由戲曲中心製作的旗艦節目,作為當屆藝術節策展意念的象徵,總是受到各界的矚目與期待。旗艦製作強調以台灣本土作為根基,用戲曲的方式記錄台灣的歷史、社會與風土人情,並以此連結與再現台灣土地與人民的歷史記憶,打造屬於台灣在地的文化品牌。
回顧前兩屆的旗艦製作,第一屆推出的《月夜情仇》今年經過重製,正在全台巡演當中。該劇由邱坤良教授編劇創作,攜手國家文藝獎得主唐美雲和「唐美雲歌仔戲團」,以戲中戲的方式描述一九三○年代台灣東北部地區,北管「西皮」、「福路」兩派對抗的情境,並在劇中重現早期台灣盛極一時的「連鎖劇」。第二屆的旗艦節目《當迷霧漸散》,則由「一心戲劇團」與施如芳、李小平編導大師共同打造,主要以台灣中部林獻堂家族故事為軸心,試圖撥開層層歷史迷霧,窺探主人公潛藏的心境與現實困境。演出形式融合歌仔戲、京劇、音樂劇等不同表演形式,運用戲中戲的虛實交錯手法,創造魔幻寫實的劇場奇觀。

王榮裕X郭春美X吳朋奉  打造旗艦製作《雨中戲臺》
二○二○的旗艦製作《雨中戲臺》是國家文藝獎得主紀蔚然首部歌仔戲跨界作品,導演王榮裕和「金枝演社」邀請到重量級歌仔戲團隊「春美歌劇團」,以及金獎影帝吳朋奉共同演出。《雨中戲臺》內容講述一位自幼被「分」到歌仔戲班的小生演員,在時代的流轉中,如何面對自我意志和情愛糾結;在對抗命運、探尋生命出口的同時,如何兼顧戲台上英雄才子,戲台下妻子母親的身分轉換,表現出一位女性堅毅的生存意志,以及生命的勇氣。《雨中戲臺》從一位歌仔戲小生演員及其家人的視角切入,透過隱晦的母子家庭關係,流露出最真摯動人的情感溫度。
全劇以歌仔戲、胡撇仔戲作為舞台表現的美學風格,故事的時序從日治時期跨到當代,情節敘事將結合靈活多變的舞台機關換景,透過戲中戲的方式,打破戲劇與人生的界限,呈現出不同歷史時空下的台灣戲劇樣貌——包括傳統歌仔戲、胡撇仔戲、賣藥團、廣播歌仔戲到現代戲劇,以及屬於台灣集體記憶的代表性場景。

除旗艦製作《雨中戲臺》外,在大表演廳部分,還邀請到薪傳歌仔戲劇團改編自《白兔記》的《致遠與三娘》;明華園戲劇總團的《冥戰錄》,則是改編經典漫畫《冥戰錄》,同時也是該團首部改編漫畫的新創作品;《五湖遊—東西古樂印象光影》為心心南管樂坊與法國憶古樂團(Doulce Mémoire)的跨國製作;國光劇團的《武動三國—她的凝視》,則是以女性視角串聯三國經典武戲精華;另有臺灣豫劇團的《慈禧與珍妃》,以及臺灣國樂團《蓬瀛詠弄人間戲》音樂會。

《崔氏》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提供)
《崔氏》  回顧女人生命中的癡夢
此外,在小表演廳部分則規劃了六檔演出,其中兩檔新製包括本事劇團的《崔氏》,以及正在動映有限公司的《聽琴圖》。獲得二○一八年第二屆「戲曲夢工廠」優勝的本事劇團,繼《碰老戲.四郎》之後,編劇邢本寧帶領原班人馬與京劇小天后黃宇琳合作,以崑劇《爛柯山.癡夢》一折作為發想,推出《崔氏》。在原作中,崔氏因長年受飢寒所困,決意離開朱買臣,改嫁後卻慘遭凌虐。一日,聞得門外報錄尋找的「朱老爺」,竟是自己昔日的丈夫;崔氏陷入夢中癡想,癡夢中回味人生美好的片刻,臆想自己成為「誥命夫人」,但現實卻是殘酷的;夢醒後,一切美好皆付之而去。
邢本寧表示,當初詢問黃宇琳對於哪一齣傳統戲比較有感覺時,黃宇琳毫不猶疑地說出〈癡夢〉,而這齣戲也正是開啟邢本寧崑曲人生的重要劇目。她回憶高二那年,江蘇省崑劇院來台示範演出,有機會前往台北新舞臺看了張繼青的〈癡夢〉,從此深深著迷於崑曲藝術之美,促使她開始去學習認識工尺譜和崑曲表演。對她來說,〈癡夢〉讓她去思考女性要如何面對必然青春的流失、身體的變化、美夢的消失,甚至是如何直視生命的枯萎;在這次創作中,《崔氏》試圖要叩問的,便是女性如何好好地和舊有的生命癡想告別,而展開新局。
此次有機會與黃宇琳合作,邢本寧期望利用工作坊的方式,以演員的個人生命經驗為核心,從中尋找可以轉化的素材。在她眼中,黃宇琳有著深厚的傳統戲功底,又擁有許多現代劇場表演的實踐經驗,期望能藉由這次的合作,呈現出「不曾見過的黃宇琳」。

《聽琴圖》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提供)
李季紋《聽琴圖》  以藝術真偽映照國家興亡
以《1399趙氏孤兒》獲得第卅屆傳藝金曲獎最佳劇本獎的得主李季紋,也將帶來她的作品《聽琴圖》。這齣戲是將其舊作《燕青》,賦予全新的面貌。該劇圍繞在北宋宮廷畫院的傑作《聽琴圖》,結合《水滸傳》裡,浪子燕青拜訪宋徽宗的紅粉知己李師師,懇求她牽線「招安」的情節,以此扣合《聽琴圖》的繪製過程;由此牽引出宋徽宗、李師師和燕青三人之間的人物關係與情感流露,以《聽琴圖》的真偽辯證與國家興亡相互映照。
這齣戲最初的發想是從《聽琴圖》的構圖而來,李季紋表示,「當初是想設計一個場景空間讓人物活在當時,讓這些角色活在畫裡。」原畫右上有宋徽宗著名的瘦金體題上「聽琴圖」三字,左下則有「天下一人」花押。在李季紋看來,「天下一人」的花押僅能說明此幅畫為宋徽宗所擁有,然而真正的繪製過程究竟為何,卻是引人遐想,劇作家的靈敏與想像也由此展開。
除了身為劇作家,李季紋同時也身兼導演;她強調,此次合作的演員都有一定的默契,對導演來說,最重要的是要創造一個氛圍,讓演員能安心自在地表現自己。此次《聽琴圖》的女主角李師師由石惠君擔任,李季紋認為,石惠君無論在氣質、扮相、演技上,均是該角的不二人選;燕青則由入圍第卅屆傳藝金曲獎新秀演員的江亭瑩擔任;宋徽宗則由許麗坤擔綱演出,另有亡國畫師由劉冠良飾演,梅香則有青年演員郭庭羽飾演。

榮耀閃閃 四檔經典強勢回歸
除了兩檔新製外,另有四檔經典劇目,包括曾榮獲第五屆台新藝術獎首獎的江之翠《朱文走鬼》,此次強勢回歸;由劇場導演王嘉明和山宛然、弘宛然布袋戲團合作的《聊齋—聊什麼哉?!》,曾獲第十三屆台新藝術獎年度入圍;二分之一Q劇場的經典作品《小船幻想詩—為蒙娜麗莎而作》,曾入圍第五屆台新藝術獎年度十大演出,此次也將復刻再現;而臺灣豫劇團的《試妻!弒妻!》,融合傳統戲曲《大劈棺》及高行健新編戲《冥城》,以現代音樂與戲曲聲腔、唸唱節奏、多部和聲與樂器的試驗結合,更是經典重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鳳翎 精靈花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