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912 利阿賀拿 大衛·狄克生 教會雜誌 追求幸福 https://www.churchofjesuschrist.org/study/liahona/2019/12/the-hunt-for-happiness?lang=zho&fbclid=IwAR3uapdChaak0s-t7WpeSbpsVKPLYRUoy6p57rk5rYDoIeU_eKaPO7NNcxs
追求幸福
大衛·狄克生
教會雜誌
我一直在奉行福音,但是為什麼幸福依舊如此難以企及?
正是午夜時分,我的眼睛突然睜開,不安的睡眠隨即中斷。「喔,不,」我禱告著,「別又來一次。」
但是我幾乎立刻顫抖了起來。我的身體抖得很嚇人,這種莫名、怪異、令人虛弱的顫抖,使我好像癲癇發作,全身抽搐,我的手腳因來源不明的熱而發燙。妻子立刻起身緊緊抱住我,靜靜地守在一旁使我安心。
我曾經認為幸福是我生命的既定狀態,但如今幸福卻無影無蹤。
那個漆黑的夜晚,若要說我有什麼疑問——除了想知道我的身體究竟怎麼了(我後來知道了)——那就是求問為什麼我一直努力遵行耶穌基督的福音,卻感覺這麼不快樂。
有許多可能的障礙阻擋了幸福,邪惡當然是其中一項(見阿爾瑪書41:10)。然而對忠信的人來說,幸福有時感覺也是遙不可及的。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時刻,感覺自己極需要聽到這句話:快樂的時光就在前方。也許你現在正處於這樣的時刻,若是如此,容我真誠地說,光明燦爛的日子的確就要臨到你。在你將這樣這種概括的言論斥為愚蠢或幼稚之前,希望你願意多聽我說一些。
我真的相信,無論你經歷什麼情況,都可以獲得更大的幸福。
請容我說明原因。
幸福是什麼?
幸福究竟是什麼?是有人將你最喜歡的點心裝到便當盒裡的感覺嗎?是工作升等加薪嗎?是與你的永恆伴侶結婚嗎?是經由耶穌基督贖罪的力量而感覺罪被潔淨嗎?
一切僅止於此嗎?
本篇討論會探討福音和心理科學所教導我們有關幸福的事。本期第18頁,十二使徒定額組的大衛·貝納長老教導我們很重要的真理,即真正的喜樂是以耶穌基督為中心的生活。
十二使徒定額組的傑佛瑞·賀倫長老也同樣教導:「要找到最大的幸福、真正的平安,以及任何些許類似經文所述的喜樂,最先、最重要的答案永遠都是:奉行耶穌基督的福音。人們試驗過許多其他的信仰學說和體系,的確,可以很肯定地說,那麼多世紀以來,幾乎其他每種學說和體系都有人試驗過。」1
如果其他每種學說都有人試驗過,我們恐怕也無法將其詳盡列出。即便如此,我們可以想想幾個世俗對於快樂的迷思。

根據世人的看法,以下的方式可以找到持久的幸福:
●取得財富,尤其是比你身邊的人更富有。
●受歡迎。
●過著輕鬆、悠閒、刺激的生活。
●到處旅行,親身經驗許多世界奇景。
●在職業、社區或其他場合取得權力或權威的地位。
●以某種方式改變身材體型。
這些不同的策略有何共同點?其中一項就是,這些都與外在環境有關。但是如同羅素·納爾遜會長教導,「我們感受到的喜樂,並不在於生活的環境,而在於我們生活的重心。」2
再問一次,要找到那種喜樂,我們的重心應放在哪裡?納爾遜會長教導,「對後期聖徒來說,耶穌基督就是喜樂!」3
喜樂不是一種若能得到也不錯的情感,不,納爾遜會長將喜樂形容為「對於我們屬靈的存活攸關重要」的原則。4
因此很明顯,喜樂和幸福都值得奮力爭取。我們大多數人都願意為此努力,那麼,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包括義人——持續在苦苦掙扎呢?
首先,這種掙扎正是我們為何在此的關鍵原因。

來到世上成長
有時我們以為幸福就是人生沒有問題或困難,然而,不用奮鬥掙扎的人生不會讓我們來此體驗到成長。
十二使徒定額組的尼爾·麥士維長老(1926-2004)曾經教導:
「人的一生不可能既充滿信心又毫無壓力。……
「……你我怎可能希望天真地過一生?這就好像在說:『主啊,給我經驗,但不要讓我遭遇憂愁、悲傷、痛苦、對立、出賣,當然也不要被遺棄。主啊,請您讓我免受那些造就您的經驗!然後,讓我和您同住,享有您完全的快樂!』」5
顯然,我們需要在生活中掙扎才能成長,明白地說,為人正義不會使我們免遭苦難。檢視約瑟·斯密、約伯、阿爾瑪人民的一生,尤其是救主耶穌基督的一生,就會明白了。6
不,正義的生活不會使我們免遭一切苦難和試煉。沒有人逃得了。但你也可以要求神的幫助和醫治(見阿爾瑪書36:3,27)。十二使徒定額組的尼爾·安德森長老教導:「對正義的人來說,我們靈魂的醫治者會在祂的時間,用祂的方式,醫治你們所有的傷痛。」7
如果你感到傷痛,你能得到醫治。這點是肯定的(見摩賽亞書14:4-5)。

幸福與遺傳學
有一項問題值得及早考慮:研究顯示,我們的基本情緒、心理健康,以及與日常生活相關的幸福感,有很大一部分會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
不是每個人都有同樣的體型或髮色,同樣地,也不是每個人都有同樣天生愉悅的性情;但那只是整個問題的一小部分。
楊百翰大學教授漢克·斯密寫道:「如果你在DNA遊戲中,剛好拿到一手爛牌怎麼辦?難道就死定了——你永遠都不會快樂,卻又無能為力嗎?當然不。……如果大腦中的化學物質由於遺傳傾向(如憂鬱症、焦慮症等)而無法如期運作,有些藥物和做法可以使這些化學物質達到健康水平。」8
我們來探討一些刻意採取的策略——有些來自福音,有些來自科學研究——這些策略能增加我們獲致幸福的機會。

快樂之人的九大策略
策略一:奉行福音
如同納爾遜會長、賀倫長老,以及貝納長老教導的,真正的幸福來自於奉行福音。耶穌基督的福音也稱作「幸福計畫」(見阿爾瑪書42:8)。正義是真正幸福的必要條件,經文裡滿是這樣的忠告(見尼腓二書2:13和摩賽亞書2:41;這是許多例子中的兩個)。
簡單、有力,而且很基本。完全接納並奉行耶穌基督的福音,是你在尋找今生和來生更大的喜樂和幸福時,所能採取最重要的一步。

策略二:將你的日子用在「做好事」(教義和聖約58:27)
若能繼承一筆財富,讓你永遠懶洋洋地躺在沙灘上,這幾乎肯定會危害你的幸福——即使世俗的邏輯提倡相反的看法。事實上,我們需要積極從事有意義的工作才會快樂。
「富蘭克林·羅斯福說的對:『幸福不在於擁有金錢;而是在於獲得成就時的喜悅,以及發揮創造力的激情。』」9
有意義的工作能產生其他方式無法獲得的滿足感。
十二使徒定額組的尤理西斯·蘇瑞長老教導:「幸福……是需要長期努力經營生命中更重要的事物,才能達到的狀態。」10這種有意義的工作可能不限於某種工作或職業,也包括養育小孩、在教會服務,或自願付出時間與才能。

策略三:選擇感恩
選擇以感恩的態度過生活會徹底改變日常的思維,因此這種做法往往被稱為「重塑大腦」的方法。
坦白說,即使生活順遂,眼睛銳利的人仍能察覺出值得抱怨的事;然而,反之亦然:不管事情變得多麼艱困,我們總是可以找到值得感謝的事。
美好的事便由此發生。
這裡有個簡單卻有力的實驗:試著寫感恩日記。每天寫下當天你感謝的三件事,至少持續三週。此外,隨時加上你感謝的日常事物,如貓咪、家庭,或電影院的爆米花。
很快你會發現,你不僅更容易注意到可以加入感謝清單的事物,還真的會開始期待發現這些事物。在生活中更懂得感恩會幫助你在目前的處境中更能找到喜樂,這對你的幸福有重大、直接的影響。11
富比士(Forbes)雜誌報導:「培養感恩的心不需要花一毛錢,當然也不用花很多時間,但收益非常大。」12
你今天對哪些人事物心懷感激?

策略四:找時間出去走走
男子在慢跑
找時間到戶外走走,尤其是大自然,會提供各種好處,如減少壓力、降低心率,或澄清思想。
時代(Time)雜誌報導一項研究,談到大自然有能力使我們恢復生機。根據該項研究,「人們只要坐在戶外的公園和森林15分鐘後,就會感覺身體恢復活力。」13
如果我們經常感到疲憊不堪、有壓力,就很難感受到快樂。試著這週幾乎每天都到戶外待上半個小時左右,如果有辦法的話,待更久一點。為何不更常出去享受大自然呢?

策略五:限制螢幕時間
花太多時間在螢幕上面,無益於我們的幸福。你盯著電視螢幕、電腦、平板電腦或手機的時間累加起來,對我們的心理健康會造成負面影響,尤其在使用社群媒體時。廣泛研究這項主題的暢銷書作者簡·騰格(Jean M. Twenge)說明:「〔人們〕花越多時間盯著螢幕,就越可能有憂鬱的症狀。」14
納爾遜會長說:「如果你對社群媒體訊息的關注超過了對聖靈低語的關注,就是將自己置於靈性的風險中,同時也會面臨經歷強烈的孤獨和消沉的風險。」15
所以去吧,讓自己遠離螢幕一段時間。之後你會感謝自己的。

策略六:專注於當下
如果你是人,大概有百分之百的機會說過或做過你希望未曾說過或做過的事。想必這情形發生過很多次。然而,奇怪的是,大部分的人往往選擇在腦海裡反覆回想這些時刻。
後期聖徒作家約翰·白德維寫到停留在過去的問題:「可憐人有個資源回收桶,裡面裝滿了過去的錯誤。每天他們都會重新回想他們的遺憾,再次感受那種悔恨。他們的言語充滿這樣的句子:『我原本應該』、『我本想』、『我原本可以』、『我那時為什麼不?』和『要是……就好了』。他們從不放眼未來,因為他們無法將視線轉離過去的事。」16
他也寫到類似的問題,就是過度關注未來:「可憐人總是從外在環境找尋讓他們開心的事。『我只要一畢業,就會很快樂。』但是畢業後,他們又說:『嗯,只要我找到工作,就會很快樂。』等到有了工作後,他們又說:『好吧,只要我結了婚,就會快樂。』……如果你決心要當個可憐人,那就把生活想成是在候診室,等著幸福這位醫生來醫治你。」17
如果我們活在當下,並且專注在生活當下發生的事,就會找到最大的幸福和福祉。
在心理健康和精神病理學界,「正念」(mindfulness)一詞是個簡寫,形容當下充分參與。
心理健康專家勸告,「對過去與未來感到恐懼和不確定,讓人很難充分享受現在。」18
這裡有一些建議,能讓你練習用正念生活:
1、持續記寫感恩日記(見上面的策略三),特別列出當天你感謝的幾件事。
2、每日花時間靜坐。找一個安靜、沒有干擾的地方坐下,閉上眼睛,專注於呼吸。如果出現任何雜念,承認這些念頭的存在,然後放掉它們,再回頭專注於呼吸。這也許聽起來很奇怪,但這是很好的心理練習,能幫助你專注於現在。
3、更加注意你平時習慣做的日常工作,如洗碗盤、開車,甚至是吃飯。感覺肥皂水在你手上的感覺;開車時,觀察樹、人和建築;品嚐每一口食物的滋味和口感。
4、祈求當天能注意到需要你幫助的人,然後密切注意,準備好行動。
5、不時改變一下日常作息,真正體驗一條回家的新路線、一間不同雜貨店裡新奇的擺設,或是改變平時晚上的活動。

策略七:與他人建立關係
就幸福和整體健康而言,專注於有意義的關係相當重要。
艾瑪·賽帕拉博士寫到,「穩健的社交關係:
使長壽的機會增加百分之五十。
增強你的免疫系統。……
幫助你的病更快復原。」
她繼續寫到,「感覺與他人關係更密切的人,焦慮和憂鬱的程度也較低。」19
談到有意義的關係,一些深層的關係可能比許多淺薄的關係來得好。我們不需要把空閒時間塞滿沒完沒了的社交活動,但卻非常需要與人建立關係。即使生性內向的人,也有許多方法可以加深家人朋友圈的關係。
關於家庭,十二使徒定額組的迪特·鄔希鐸長老曾教導:「在家庭關係中,表達愛的方式就是共度珍貴時光。」20
既然你已經減少使用螢幕(如我先前提的)而騰出額外的時間,不妨用一些時間作面對面的互動交流。施助探訪、運動社團、集郵社……或任何讓你與人接觸的事情,都有助於增加幸福和福祉。

策略八:照顧你的殿
給身體有品質的睡眠、適當的營養和充分的運動,能產生巨大的幸福感。我們的情緒都集中在大腦裡,大腦就像身體的其他器官一樣,能因健康習慣改善而獲得極大益處。
你為改善身體健康而採取的措施,最終也會改善你的大腦,因大腦也是身體的一部分。這能幫助你思考更清晰,更容易專注,並且穩定情緒。
關於健康習慣,還有一個良好的經驗法則,那就是慢慢開始,一次做一個改變。從小事開始,比如盡可能多步行,或改善自己的飲食。小小的改變會累積產生效果。

策略九:看看四周
前面八項策略看起來可能比最後這一項策略更明顯易懂,但幸福往往是在你不一直專注於它的情況下找到的。
賀倫長老教導:「直接衝向幸福的人,反而不容易找到幸福。幸福往往太難以捉摸、太短暫易逝、太不明顯。如果你還沒學到教訓,年紀稍長後就會學到,大多數情況下,幸福是在我們最出其不意的時候來到,在我們忙著做其他事的時候來到。幸福幾乎總是在為別的事情努力時的意外收穫。」21
無論如何,要盡一切可能來發展和培養獲得幸福的策略和習慣。然而,在我們盡力而為之後,花點時間看看四周,在努力幫助別人時,幸福自然會找上門。

幸福和心理疾病
談到憂鬱症和焦慮症等疾病時,幸福便成了更為複雜、難以捉摸的東西。我之前提到半夜顫抖的原因,是臨床憂鬱症所引起的焦慮症狀。
在我的生活中,當我完全處於臨床憂鬱症的黑暗與不確定時,就像我不能選擇身高或眼睛的顏色一樣,我再也無法「選擇感覺快樂」。
然而,我一直能夠作的選擇,就是擊退黑暗。我可以尋求主的幫助。我可以使用所有可用的工具,從信心、祈禱,到現代醫學。
對我來說,多年來能成功地從一次次憂鬱的經歷擺脫出來,總是運用多種不同的方法。我必須以各種平衡方式照顧我的身體健康(運動、營養、睡眠)、醫療健康(藥物、維他命、與醫生諮詢)、情緒健康(與人諮商、聯繫),以及靈性健康(祈禱、研讀經文、在教會服務、去聖殿)。
儘管這些年來,我經歷過憂鬱症所帶來一些痛苦的低潮,卻也蒙福在許多時候體驗到幸福和正面的人生!對於受到心理疾病影響比我還強、還持久的人,我感同身受,但即使是對你們而言,我也完全相信和平之君會醫治你們所有的傷痛(見約翰福音14:27)。
提到幸福時,憂鬱症會撒下許多謊言,聲稱事情永遠不會改善。針對這個謊言,有一帖有效的解藥——至少對我是如此——是在我最喜愛的聖詩「我靈鎮靜」裡找到的。

我靈,鎮靜:救主必然擔任,
未來引導,仍似過去情形。
莫讓何事,搖你希望信心;
目前奧妙,待後必成光明。22

非常優美的真理,不是嗎?當我回顧自己的人生,我毫不懷疑神一路一直在祝福我,鞏固我,引導我。因此,我知道將來祂必會在我身邊,同樣地,我知道神會一路引導你擁有更快樂的日子。
經由祂,你的幸褔將來必定圓滿。■

1.傑佛瑞·賀倫,「通往幸福的福音道路」,2017年9月,利阿賀拿,第17頁。
2.羅素·納爾遜,「喜樂和靈性的存活」,2016年11月,利阿賀拿,第82頁。
3.羅素·納爾遜,「喜樂和靈性的存活」,第82頁。
4.羅素·納爾遜,「喜樂和靈性的存活」,第81頁。
5.尼爾·麥士維,「免得疲倦灰心」,1991年7月,聖徒之聲,第84頁。
6.見以賽亞書53:7;摩賽亞書第23~24章;約瑟·斯密——歷史第1章。
7.尼爾·安德森,「傷痛」,2018年11月,利阿賀拿,第86頁。
8.Hank Smith, Be Happy (2017), 17–18.
9.Arthur C. Brooks, “A Formula for Happiness,” New York Times, Dec. 14, 2013, nytimes.com.
10.尤理西斯·蘇瑞,「通往真正幸福之路」,2018年4月,利阿賀拿,第46頁。
11.見羅素·納爾遜,「喜樂和靈性的存活」,2016年11月,利阿賀拿,第81-84頁。
12.Amy Morin, “7 Scientifically Proven Benefits of Gratitude That Will Motivate You to Give Thanks Year-Round,” Forbes, Nov. 23, 2014, forbes.com.
13.Florence Williams, “How Just 15 Minutes in Nature Can Make You Happier,” Time, Feb. 7, 2017, time.com.
14.Jean M. Twenge, “Have Smartphones Destroyed a Generation?”The Atlantic, Sept. 2017, theatlantic.com.
15.羅素·納爾遜,「以色列民全力起」(全球青少年祈禱會,2018年6月3日),HopeofIsrael.ChurchofJesusChrist.org。
16.John Bytheway, How to Be Totally Miserable (2007), 57.
17.John Bytheway, How to Be Totally Miserable, 33.
18.“Mindfulness,” psychologytoday.com.
19.Emma Seppälä, “Connectedness & Health: The Science of Social Connection Infographic,” Apr. 11, 2014, emmaseppala.com.
20.迪特·鄔希鐸,「最重要的事」,2010年11月,利阿賀拿,第22頁。
21.傑佛瑞·賀倫,「通往幸福的福音道路」,2017年9月,利阿賀拿,第16頁。
22. 「我靈鎮靜」,聖詩選輯,第67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鳳翎 精靈花園 的頭像
    鳳翎 精靈花園

    鳳翎 精靈花園

    鳳翎 精靈花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