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51124 陳全成 福音的理財原則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153768967619122&set=a.87392604121.107152.559684121&type=3&theater
20151124 陳全成 福音的理財原則

俗話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而所謂理財,就是妥善規畫自己的資產,使之達到最佳效益的意思。但一般人談到理財,想到的不是投資,就是賺錢。
實際上理財的範圍很廣。理財是理一生之財,也就是個人一生的財產流量與風險管理。它的範圍包括賺錢(收入),用錢(支出),存錢(資產),借錢(負債),省錢(節稅)與護錢(保險與信託)等。
然因每個人適合的理財規劃不同,坊間學者專家理財的步驟,大致不外下列三項原則:
1.設定理財目標:你希望在什麼時候能享受些什麼,需要哪些資源。
2.分析自己目前狀況:包括收入與支出的情形,未來的預期和自己的投資性格。
3.連結理財目標與現況(資產收入條件)等,實行之後,每幾年就調整理財的計畫與步驟,使個人的理財計畫更貼近於現實。

多數世人認為,要理財就要投資,但投資是有風險的。投資的知識和技術,就像摩天大樓的外觀一樣華麗,吸引人們的眼光。如果一個大廈只注意外表的雄偉,而沒蓋好看不見的地基,等到地震、災害來臨時就會倒塌。因此人們在投資之前,需要先打好地基,投資才容易成功。
投資的「地基」包括哪些項目呢?它不只是金錢流量而已,就專家學術領域而言,它包括身體健康、心靈快樂、家庭關係及金錢投資等。
綜合來說,世人如果沒有好好管理「金錢」,就有可能會破產;若忽視身體、心靈、家庭關係…等更會破產,而且這些因素的破產,也會間接帶來財富和整個人生與家庭的毀滅。

或許有些人看到上面所說的身體、心靈、家庭關係…方面的健全與否,不會影響到理財投資,或覺得很不以為然,認為這些與投資賺錢扯不上關係。
但實際真相是,人生與投資是一體兩面,這些因素才是決定投資最終的成敗。
股市天才傑西李佛摩的一生就是最好的範例。他曾在股市長達40年間,經歷4度大起大落,暴富又破產;雖富可敵國,但幾度離婚,家庭破滅,終至自殺身亡。其實真正把李佛摩逼上絕路的,不是財富,而是家庭生活的失衡;使他因為私人生活問題,而導致心灰意冷,而多次破產又崛起,也給精神帶來極大的負擔,讓他患上嚴重憂鬱症。李佛摩並不是特例,很多投資 / 投機高手的人生,由於過度專注在操作與賺錢上,最終結局是破產、自殺、死在精神病院的比比皆皆是。

因此真正的理財,不只是考量金錢投資成敗而已。其他如身體的健康、心靈的均衡、家庭關係的維護,及最後的自我實現與成就感等,均須留意置啄。因為我們每一個人的時間、財物、精神有限,若過度專注在一個項目(EX:投資賺錢)、而忽略其他的項目,雖然短期有可能取得成功,但就長期來說,由於失去平衡,這些被忽略的健康、心靈、家庭關係…等因素,反而會回過頭來,造成理財不當與人生不可違逆的失敗!因此,綜合經文、先知、領袖及何於振會長(前台北聖殿會長),提出有關神教導世人的正確理財觀念與原則,摘述如下,分享讀者。

主創造大地及其上的萬物,因此萬物都是祂的。身為萬物的創造主和供應者的主,賜給世人掌管大地,從事生產的責任。雖然世人可使用大地上的萬物,萬物終歸主所有。經上說:「惟有等候耶和華的,必承受地土」(詩篇37:9)。因為在天上的會議中,造物主曾和我們立約:「我們下去,那裡有空間,我們拿這些物質,造一個地球讓這些人住在上面」(亞伯拉罕書3:24)。換句話說,世人只能算是向神承租這片土地而已,自己並無產權』」(1968年4月,大會報告,第73-74)。
賓塞甘會長說明個人管家職務的權限,以及使用的目的:「在教會中,管家職務交託的是神聖的靈性或屬世責任。因為萬物都是主的,所以,我們就有責任管理我們的身體、心智、家庭與產業。(教約104:11-15)。一個忠信的管家就是運用正義主權、照顧家人及救助貧困者的人(教約104:15-18)。

通常在一個人遭遇生命中最大的考驗時,都想靠自己的力量來解決。這種自立自強的態度原本無可厚非,但是,還有一種可行的方法,就是信靠主,並遵守祂的誡命與教導的原則,尤其是理財原則與金錢借貸更須小心為之。以東譚納會長說:「大部分人所負的債有消費性的和投資性的兩種。消費性的債務是指以掛帳的方式購買日常消費品。例如,分期付款購買衣物、電器用品和家具等。這種債是以抵押我們的收入為擔保,危險性很大。因為我們如果失業,喪失工作能力或遇到嚴重意外,債就很難償還了。分期付款的花費最高,因為除了物品的價格,還需負擔很重的利息和手續費。「我知道有些新成立的家庭有時候會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購買東西。但是我們要提醒你們,只買真正用到的必需品,並且要盡快付清帳款。如果手頭不緊,就不要擔負額外的利息。「投資性的債務應該絕對穩當,以免拖累整個家庭,更不要貿然投資。投機的心理會令人走火入魔。許多財富就是由於這種想越賺越多的無底欲望而揮霍殆盡。讓我們記取以往悲慘的教訓,不要把時間、精力和健康,虛擲於物質享受的貪慾中。

賓塞甘會長更說過下列這段發人深省的話:
「分期付款很誘人,但是後期聖徒應像預防瘟疫一般地避免負債。神已使我們成為歷史上最昌盛富裕的一代。這些供我們使用的資源是好的,且有助於我們在世上的工作。只怕許多人過分重視私產和金錢,把它們當成追求的偶像,並讓自己受制於其操縱下。我們是不是擁有過多我們信心所能承受的好東西?很多人把大部分的時間花在個人理想的追求上,包括大筆的錢財、股票、證券、投資、產業、信用卡、傢俱擺設和汽車等,希望以此作為日後悠長快樂生活的屬世保障,卻忘記了我們的任務是在家庭裡,及定額組中運用這些資源,以建立神的國度』(1976年6月,旌旗,第4頁)。

其實賺取超過家庭合理用度及所需以外的金錢,是無法帶來真正的幸福和內心的平安。何於振會長教導我們理財的六個原則:不論是個人或家庭都可採用這些基本原則,以還清欠款,不再負債。譬如:1. 量入為出。2. 避免借貸。3. 什一奉獻。4. 分辨需要與慾望5.未雨綢繆。6. 規劃預算。如果我們遵照以上這些簡單的福音原則去做,就可以妥善理財避免負債,讓個人心靈及家庭享有平安快樂。因為就個人與家庭而言,禧伯郭會長說過:「如果有一件,可以為家庭與個人帶來內心平安的事,那就是過量入為出的生活;要是有什麼最容易引起磨擦,令人沮喪和焦慮的,就是負債而無法償還」(ReliefSociety Magazine, May 1932, P.30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鳳翎 精靈花園 的頭像
    鳳翎 精靈花園

    鳳翎 精靈花園

    鳳翎 精靈花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