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210207 歌仔戲人生搬上舞台 「雨中戲台」詮釋胡撇仔戲新美學 _ 生活新聞 _ 生活 _ 聯合新聞網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5238601?fbclid=IwAR0fo1F2vM7IRagT-IurEPtEqiOGTnHrGW8LdrMvBrwIngIUsVqHnTPcB1Q
20210207 歌仔戲人生搬上舞台 「雨中戲台」詮釋胡撇仔戲新美學 _ 生活新聞 _ 生活 _ 聯合新聞網
2021-02-07 12:28 聯合報 / 記者陳宛茜/台北即時報導
「雨中戲台」有一半的劇情是以「戲中戲」推演,展現胡撇仔戲的混搭美學。圖/傳藝中心提供
2021台灣戲曲藝術節旗艦大戲「雨中戲台」,周末在台灣戲曲中心登場。該劇由春美歌劇團及金枝演社聯演、國家文藝獎得主紀蔚然擔任編劇,春美歌劇團團長郭春美與金枝演社藝術總監王榮裕聯手詮釋母子情仇。「雨中戲臺」不只帶領觀眾走進「胡撇仔戲」的奇情世界,更揭開戲曲伶人的悲歡人生。紀蔚然表示,這是一齣「由私密與公共記憶交織而成的回憶劇」。
「胡撇仔」台語發音源自西方歌劇Opera,起源於台灣日治時期,日本政府禁絕歌仔戲等漢人傳統戲曲演出,歌仔戲藝人只得改穿和服,形成歌仔戲的變種「胡撇仔戲」。光復後,「胡撇仔戲」透過混搭的形式與通俗的趣味,結合日式、中式乃至於西式的表演,在不同政權統治和世代交替的過程中,展現歌仔戲驚人的生命力,也反映台灣社會轉型與變遷。
「雨中戲臺」有一半的劇情是以「戲中戲」推演。這些「戲中戲」包括許多連歌仔戲迷也難得親睹的禁戲、舊戲,如描述通州寡婦與和尚奸情敗露殺子分屍的「通州奇案」,在日據時代和光復後曾是每演必滿座的「時事劇」,因有悖倫理被貼上「禁戲」標籤,幾乎已成絕版戲。而在用廣播劇演出的「白蛇傳」,女主角白素貞得以穿上現代服飾,讓觀眾懷想當年廣播歌仔戲的盛況。郭春美更將吊起鋼絲、穿上濃濃寶塚味的戲服,在劇場裡飛天遁地,上演金光閃閃的武俠奇情「飛賊黑鷹」。
郭春美形容,「雨中戲台」有古路戲(傳統歌仔戲)、華麗歌舞劇、現代音樂劇、吊鋼絲、胡撇仔類寶塚造型,讓觀眾「以為點的是套餐券,結果吃的是滿漢全席」。
這些跳脫歌仔戲套路與框架的「胡撇仔戲」,不僅展現「胡撇仔戲」吸取各路戲種、混搭時事流行元素的特質,劇中女主角的個性、命運與挑戰世俗陳規的勇敢,也與郭春美飾演的歌仔戲「月鳳」巧妙呼應。她五歲賣到戲班,被破嫁給不愛的男人,想要有家卻無法成家。台上她是被戲迷簇擁的歌仔戲小生,台下卻得面對破碎的人生。
月鳳其實是「雨中戲台」導演王榮裕母親的縮影。王榮裕一直記得,六歲時流氓父親出獄,帶著他和妹妹來到台北尋找做戲的媽媽。台上的媽媽全身白袍戰甲,和爸爸起了衝突,正在氣頭上的媽媽轉過頭對他咆嘯:「你這沒父沒母沒人愛的,怎麼不趕快去死!」這句話讓王榮裕覺得世界整個靜止,「一部分的我,從此被遺留在那個當下。」他帶著妹妹離去,舞台外下去綿綿細雨。
這句影響王榮裕一輩子的話,在「雨中戲台」中,以幾乎實景原貌的方式重現。從那一刻開始,王榮裕展開和戲劇衝突又和解的過程。他對歌仔戲的感情,就像對母親一樣複雜。他從小對歌仔戲有偏見、認為歌仔戲是拆散母子的主因。曾立志不碰歌仔戲,長大後卻又創了金枝演社,並以發揚「胡撇仔戲」的新美學站穩在劇場界的地位。
在「雨中戲台」中,王榮裕粉墨登場演出月鳳兒子志成的青年和中年,站上舞台回顧自己和母親的相愛相殺,形成另一種「戲中戲」。
劇中的歌仔戲小生月鳳和兒子志成,因為志成心中的陰影,始終無法真正和解組成一個完整的家。然而志成後來組成了劇團,月鳳多次參加演出或擔任戲劇指導,在台上完成「家人」的心願。現實中無法完成的心願,最後在戲劇中完成,也是一種「人生如戲」。
「雨中戲台」謝幕時,各個幕後人員上台,包含了京劇、音樂劇、歌仔戲、現代舞台劇、小劇場....等各種台灣劇種的頂尖人才,展現「雨中戲臺」的包容兼蓄。如果,這塊土地的所有矛盾衝突、怨怒和遺憾,都能在戲劇中得到和解與重生,或許便是「雨中戲台」最終想要告訴觀眾的故事。
●《雨中戲台》今晚於台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演出最後一場。購票請洽兩廳院系統,節目介紹及購票優惠說明詳見藝術節官網: https://festival.ncfta.gov.tw/202021tttf/zh-tw/main/39345
「雨中戲台」重現用廣播劇演出的「白蛇傳」,女主角白素貞得以穿上現代服飾,讓觀眾懷想當年廣播歌仔戲的盛況。圖/傳藝中心提供
春美歌劇團團長郭春美與金枝演社藝術總監王榮裕演出《雨中戲台》的母子。圖/傳藝中心提供
「雨中戲台」有一半的劇情是以「戲中戲」推演,展現胡撇仔戲的混搭美學。圖/傳藝中心提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鳳翎 精靈花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